作者:吳麗仟??編輯:李忻融 吳立湘
“來B站之前,IPO我都經歷過兩次了。”
9月23日,在B站舉辦二次元論壇的茶歇間隙,B站董事長陳睿面對小娛對其商業化的詢問時,對小娛聊起了自己過往的光榮經歷。
粗眉毛、小眼睛,笑起來有點萌,這位70后的資深動漫迷,5年前投了一筆錢給一個由4名大學生搗鼓出來的動畫分享網站。于是,陳睿當時就成為了B站的第五號成員,再等到2014年接管B站時,他早已對B站了如指掌。
此前,他曾是獵豹的副總裁和第3號員工,放棄獵豹移動來到B站,陳睿身邊的人很多都不理解。“我在退出獵豹之前,我和朋友喝茶,說要去做動漫。他說:“我認識你多年了都不知道你喜歡動漫!那時候他看我的表情就好像我出柜了!”但對于陳睿而言,加入B站對于他而言僅僅是內心喜歡。
同時,他認為自己來B站的意義,是:進行B站的商業化,讓B站做到它應該做到的事情。
此前,他曾因為“貼片廣告風波”現身知乎,親自向用戶解釋并道歉。這一度讓大家懷疑,在保護其純粹性和商業化之間,B站是否會陷入矛盾和糾結?而B戰代理《Fate/Go》等系列手游時,是否意味著游戲能成為這家“不會給用戶加貼片”的公司,繼旅游、線下活動之后,下一個贏利點?
畢竟,相較于已不被主流視頻網站提及的“廣告模式”,游戲的變現才是個更有想象力的事情,而且宅男宅女素來有氪金(二次元用語,花錢)習慣,“用金錢來衡量愛”、“為信仰充值”是一種普遍的消費觀。
雖然不能明確回應游戲是不是B站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陳睿告訴小娛:“廣告絕對不是”,且“廣告專區是毫不賺錢的、線下活動如BML是為粉絲服務的,周邊衍生品也是較小的板塊。
坦承如陳睿:“B站其實還是家特別年輕的公司,還沒有那個精力去把所有事做得那么細致。它也是在戰戰兢兢的一步步去經歷這些考驗。”
“B站需要站穩腳跟才能生長”
目前任B站董事長的陳睿是一個資深動漫迷。
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陳睿稱78年出身的他看動漫的時間接近30年,九十年代還在老家成都上初中時,他就迷上了《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每天回家都要打開電視看上一集;后來,他開始混跡于最早的一批日漫論壇,比如EVA愛好者聚集的“第三東京市”,發貼、跟貼,嘗試撰寫同人作品,成為更加深度的日漫迷。
2010年,奔波于獵豹移動各類事務的陳睿在朋友推薦下上了B站,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成為獵豹移動的副總裁后,上B站成為陳睿最為輕松的放松時刻。在成為B站投資人之后,陳睿馬上成為了B站的第五號員工成員。
對于B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群頭戴五顏六色的假發,外加各色長袍短裙的萌妹子或者中二少年的自我娛樂。但是陳睿對B站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我對B站做了一個定義,我認為B站并不是一個創造內容的團體,其實B站只是為創造內容的人提供服務的平臺,我們的是建立UP主和用戶進行連接,讓喜愛個性化多元化文化的人把我們這里當做他們的樂園。”陳睿在2016年上海網絡視聽季的一次發言中講到,“B站從成立到現在的七年做的就是這么一件事情。”
“B站的根就是這樣的,離不開這些用戶,只有站穩腳跟才能生長。”陳睿對小娛說。
陳睿加入B站后,它加速了公司化運營的步伐。多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外加近三十年的資深動漫愛好者的身份,這兩個特質的結合使得陳睿幾乎成為了幫其實現商業化最適合的人選。
一位B站的員工稱,之前的B站就是一個社團,而現在像一家公司了。
那陳睿究竟是如何管理B站的呢?他告訴小娛,想做成一家公司需要一流的人才,甚至需要上千個一流人才。目前的B站,有一大幫有熱情、懂用戶、但不太懂公司運營的內容生產者。也因此,他招收了大量的新生血液。“這些人可能不是B站的用戶、不見得有強烈的情懷,但他們有先進的技術、強大的商業執行能力,而且愿意相信B站會成為不一樣的公司。”
陳睿把自己比作一個連接點。既是一個典型的B站用戶,懂得用戶、尊重用戶,知其冷暖;同時又是一個多年的互聯網從業者,能清醒地認識到,“想成為一個強大的公司,要有很強的執行力、先進穩定的技術水平、產品打造能力、內容運營能力,它才能活得下去。”陳睿身上具備了上述兩種氣息,而整個公司上上下下也呈現出一種融合、包容且多元的氣質。
“我們是給用戶做物業服務,但物業公司肯定得活”
“光有目標和美好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你得有能力做到這一步。”
陳睿大膽預言,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動漫市場,至少將達到產值5千億元的規模。目前,B站已經聚集了1億活躍用戶,“但不管是想成為下一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想振興國產動漫,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都是有很大難度的。”
在近期B站舉辦的二次元論壇上,陳睿首度披露了B站用戶的年齡數據:B站是一個活躍用戶超過1億的群體, 0到17歲的用戶占絕對的主流,接下來是18到24歲的用戶,25歲以上的用戶加起來不到10%。在北上廣的大學生和中學生里面,B站的用戶超過50%。
由于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各界的廣泛討論,一度讓外界認為資本和資金正大量涌入二次元領域。但陳睿并不這么認為,“其實沒那么熱,應該說是好奇和關注吧。”
2015年11月,B站獲得了來自騰訊數億元人民幣的D輪投資,估值一舉超過7.2億美元。當小娛問起投資人對B站是否會有壓力時,陳睿如此解讀:“任何企業都會有壓力。其實這也是雙向選擇的,就是愛投不投,對。”看小娛似乎不信,他加強了毋庸置疑的語氣:“這需要志趣相投、是緣分問題”。
他把B站形容成一個小區,用戶是里邊的業主,Up主是里邊的商戶,而B站則是這個小區的物業公司。而此前的貼片風波,則被B站宣傳總監楊亮解讀為“業主因為你沒有貼片廣告才住了進來,這時候如果你有了貼片廣告,違背了你們的約定,那作為業務公司肯定要站出來說明解釋一下,和諧共存嘛。”
同樣的道理,“為了做好物業服務,物業公司肯定得活下去吧。”陳睿曾經說過,“做B站大量的事情不是那么的有趣,還是做一個公司”。跟所有創業公司一樣,b站的小伙伴每天都過著連軸轉的生活節奏。
廣告、游戲、周邊、線下活動,B站有這些商業化嘗試
近期,B站發布會和陳睿的頻頻亮相似乎都在釋放一個信號:B站還處在為“更大化的商業化”蓄力階段。
談到B站的商業化,陳睿似乎并不著急,他坦言這件事情著急不來,對于商業化他也不糾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很清楚B站只能這么走下去。”
“雖然我們二次元的東西很多,但我們的商業模式和其他互聯網網站沒有什么區別。”
眾所周知,游戲一直當成B站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次是廣告、線下活動、周邊衍生品電商等等。9月21日晚,一向低調的B站召開了FGO國服手游發布會,宣布陳坤作為代言人。